」 Our Republican Senate just missed the opportunity to get rid of Section 230, which gives unlimited power to Big Tech companies. Pathetic!!! Now they want to give people ravaged by the China Virus $600, rather than the $2000 which they so desperately need. Not fair, or smart! — Donald J. Trump (@realDonaldTrump) January 1, 2021 《ETtoday新聞雲》報導,川普於去(2020)年12月23日否決了《國防授權法案》,因為內容與美國政府國家安全與外交政策的當前方針有所不同。
5名「自主健康管理者」已進場,桃市要罰 《中央社》報導,樂團五月天在桃園國際棒球場舉辦「好好好想見到你」演唱會,桃園市政府表示,有「數名」自主健康管理者闖入會場,目前已將人帶出並進行調查中,如有違規事實將開罰。」 《自由時報》報導,對於五月天「好好好想見到你」演唱會傳出有自主健康管理者入場同歡,桃園市長鄭文燦今日證實這項消息,衛生局將依《傳染病防治法》開罰。
五月天主唱阿信感性表示,「今天是2020年最後一天,新的一年,我們終於又回到這裡、又在一起了,天上的星星跟棒球場的星星都亮了,謝謝你們回來。《民視新聞網》報導,目前兩起案件均已違反居家檢疫不得擅自外出之規定,台南市衛生局表示,衛生單位依法開立舉發通知書並移送集中檢疫所強制隔離,且依法重罰張姓檢疫者新台幣20萬及郭姓檢疫者新台幣30萬元整。結果同樣在31日上午,提著行李離開,被工作人員發現通報。跑去KTV的那位,跟他接觸的人都要做相關的自主健康管理,並且避免接觸外界。台南兩名「居家檢疫者」趴趴走,衛生局分別重罰20萬、30萬 無獨有偶,台南市也傳出民眾不配合防疫規定擅自外出的情事,當事2名民眾皆已確定違反規定,將依法受罰。
《聯合新聞網》報導,中央針對跨年大型活動,有天網系統,主要是14天居家檢疫、隔離者,可以查到有沒有擅自離開處所,名冊也送進系統,讓管理單位會收到。「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簡稱武漢肺炎)在台出現本土病例及英國變種病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明確宣布,跨年等大型集會活動,居家隔離、檢疫及自主健康管理者等不得參加,昨日晚間卻傳出有自主健康管理者闖入五月天演唱會場。無論當年皇甫謐的「高千仞」是誇大還是筆誤,到了北宋官方的《太平寰宇記》,還是乾隆九年《淇縣志》,將近2000年來都繼續引用了皇甫謐「七年乃成,大三里,高千仞」的說法。
但這座高聳透雲霄的鹿台到底有多高?多豪華?直到鹿台焚毀後1000年左右的西漢,才開始有了記載相傳商代的亡國之君紂王不惜重資建造鹿台。於是加油添醋的說還有更高的「摘星台」,並且用「蓬壺万丈」、「千層樓閤」等語焉不詳的形容詞誇張的描述一番。」 宋.《太平寰宇記卷五十六》「鹿台,在縣西二十里。
但這座高聳透雲霄的鹿台到底有多高?多豪華?直到鹿台焚毀後1000年左右的西漢,才開始有了記載。對建築工程與歷史的不嚴謹,可見一斑。
姑且不追究「万丈」(應為「蓬壺方丈」之誤)的摘星台,大約是四座喜馬拉雅山的3萬2000公尺,「摘星樓」是神怪小說《封神演義》獨有的景觀,不像「鹿台」是散見於各種文獻流傳有序的建築。餘址宛然在城內,即紂自投火處。而且《封神演義》故事中說紂王和妲己是在摘星樓上宴飲時,妲己拿出了設計圖,說要蓋更高的「鹿台」。無論當年皇甫謐的「高千仞」是誇大還是筆誤,到了北宋官方的《太平寰宇記》,還是乾隆九年《淇縣志》,將近2000年來都繼續引用了皇甫謐「七年乃成,大三里,高千仞」的說法。
用明代的度量衡換算,「四丈九尺」大約是15.6公尺高,用今天一層樓三~四公尺來想像,高聳透雲霄的鹿台,大約就是四層樓高的透天厝或農舍。過了200年後西晉的皇甫謐(215年-282年),則把鹿台的高度增加了七~八倍,說鹿台「高千仞」,保守用一尺七仞換算,1617公尺高的鹿台,比三座台北101大樓(508公尺)還要高了。司馬遷死後10年左右的出生的劉向(前77年-前6年)則記載了「紂為鹿台,七年而成,其大三里,高千尺」。《帝王世紀》云:『紂造,飾以美玉,七年乃成,大三里,高千仞。
我從小在苗栗苑裡的農村長大,回憶起30年前幾乎是一層樓平房的農村鄉下風景。立碑者可能怕稍有知識水準的民眾,算出這「四丈九尺」的鹿台也不過是15.6公尺,顯得太過寒酸。
這「四丈九尺」雖然可能是小說家隨口講的一個數字,但和先前的「大三里,高千尺」、「高千仞」比起來,反而實在多了。反正鹿台只是暴政負面教材的宣傳,千年來也沒有人懷疑過,是不是真的曾經有這座1617公尺高的鹿台。
也就是說鹿台相當於台北車站前新光三越(244.15公尺)的高度。如果用商代1尺約現代的16.95公分,就只有8.3公尺,大概只有現代的兩三層樓。只不過《封神演義》這「四丈九尺」可能是個隨口說說的數字,因為書中反覆提到「四丈九尺」的鹿台,又配上「高聳透雲霄」、「樓閣重重」的形容詞,更顯示對數字精準度從不重視的民族性。又被周武王「散鹿台之財,發鉅橋之粟,以振貧弱萌隸」做為德政消費一番。』」 《帝王世紀》,西晋皇甫谧所撰,原書已軼,現存十卷為後世輯本。神怪小說矇中的可信數據 越講越高的鹿台到底有多高?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鹿台遺址官方的簡介,採用明代神怪小說《封神演義》的「高四丈九尺」,因為這是最可能的數字。
「散鹿台之財,發鉅橋之粟,以振貧弱萌隸」 劉向《新序.刺奢》:「紂為鹿台,七年而成,其大三里,高千尺。Photo Credit: 百度百科 圖:鹿台遺址簡介石碑(2007年11月30日建立) 用神怪小說來介紹遺址的歷史 當今21世紀中國政府對鹿台遺址的介紹,竟然引用的數據還是明代神怪小說《封神演義》的「高四丈九尺」。
鹿台是中國歷史記載最早、最高的建築物。想像3000年前的商代蓋一座大約今天四層樓高15.6公尺的鹿台,確實也稱得上壯觀了。
漢朝的千尺,大約是231公尺。明代1尺約現代32公分,所以估計「高四丈九尺」的鹿台是15.6公尺。
明.《封神演義》(約公元1570年) 維基百科—中國度量衡:古代1丈=10尺。完勝同個年代埃及最高(146.59公尺)的胡夫金字塔(Pyramid of Khufu)。這座具有強烈政治象徵的建築,先被「厚賦稅以實鹿台之錢」暗指為商朝面子工程的亡國原因。參考資料 司馬遷《史記》「厚賦稅以實鹿台之錢,而盈鉅橋之粟」。
可見鹿台建築比摘星樓更晚、更高。當他大勢已去時,也在鹿台上自焚結束了自己的王朝與生命。
這與中國政府的鹿台簡介完全相反謝旺霖《走河》 聽著西塔琴,想像印度恆河。
起初讀《直到路的盡頭》是與張子午一同探索世界角落、梳理自我。疫情之年,我們被迫「展開新生活」,卻處處面臨各式「困局」。
小說裡能夠瞥見澎湖老一輩在貧脊土地上生活的智慧──炒土豆、土豆豬腳,用簡單食材變化出各式料理:「滾豆仔、芋仔、煎清嘴仔魚、豆干炒芹菜,山珍海味不就是這.......簡單的烹調反而能吃出食物本身的美味,就像這碗清水煮綿,只灑鹽花芹菜末的芋頭。混亂不是突然萌生的,它一直在地下水道潛伏著,只是在秩序被鬆動的時候,才明顯地照見人性與存在本身的荒謬。喜歡謝旺霖的讀者大都從《轉山》開始,那是他大學時申請雲門流浪者計畫,而有單車騎西藏的自我探尋。年度關鍵字:「困」 卡繆《鼠疫》 疫情時代,全球共處在一個巨大的困局之中,人的社交慣性無法突破封鎖經驗,這種驚惶不安的時候,需要讀一讀《鼠疫》。
此時回頭望見此本書,更多的是想要離開的心境有所共鳴,在疫情關口,被「困住」的感受更為強烈。這本書由一枚卡在母體內的嬰兒胚胎喃喃自語構成,充滿「動彈不得」的行動無力感,對應著故事/存在本身的荒謬。
謝旺霖自述寫作時刻意節制筆調,剔除修飾性的文詞,去避開一般人對印度的「旅遊」或「獵奇」印象,在那裡面,是一個人的誠實自剖,以及洞見生命的凝視。Photo Credit: 中央社 張子午《直到路的盡頭》 《直到路的盡頭》是作者張子午記錄他參與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一路從中國西安出發,騎單車經過歐亞大陸、土耳其,直到終點葡萄牙的過程。
既然出不去,就讓我們當個時空旅人,藉由閱讀,來一趟心靈的出走吧。逼迫自己拾回旅行中的隻字片語,似乎也梳理出此行的「盡頭」與意義。